作者 sitos (麥子) 看板 CareerPlan
標題 [心得] 生涯規劃 - 出路或死胡同 (上)
時間 Wed Apr 11 11:58:13 2007
───────────────────────────────────────在一開始我要先聲明,這篇文章裡面不管寫了什麼,都是我個人主觀的看法。在書寫的時候我會盡可能地對自己誠實,也盡可能地對我所認知的事實誠實。然而由於為了表達某個特定的立場或想法,我對於事實的描述可能會有所偏差,任何一個讀者都可以自行判斷要接受與否。也歡迎別人提出自己的心得。由於裡面會有一些自己求學狀況的描述,如果討厭看到略為自大或驕傲的炫耀文可以跳過不看,希望不會造成任何人不舒服。另外有些描述可能會部份地曝露我的個人身份,也請所有有讀這篇文章的人不要試圖去知道我是誰,因為那並不重要。
在偶然的機會裡面,看到別人從生涯規劃版轉來的文章,開始把生涯規劃版放在我的最愛裡面。那一段時間也就是前一段時間我在找國防役的時間,大概是今年考完預官以後,二月份的事情。原本念碩士班的我是打算先去當兵,當完兵再作打算,當兵是給自己休息的時間,但由於一些私人因素,便開始找工作。但最後又決定要留在學校繼續念博士班。當然中間的選擇有很多個人狀況的考量,只是在評列這些因素時,對於生涯規劃的規則,有一些反省和心得。恰巧最近看到版上一些討論出路的文章,便覺得自己也有一些意見,又不是很適合回在別人的文章之後。雖然也有回過幾篇,但總都是大原則下取一點出來應用,不是很完整,也不是很有系統。因此想要獨立一篇出來講講自己的看法。不過即使如此,我也沒有把握可以講得很有系統或是很全面,如果有需要再作修正。
在去年大約這個時候,也就是四五月的時候,是我高中以來求學生涯最低潮的時候。更早的一次是在國一的時候,基本上當時矇瞳無知,即使遇到困難也沒有太多反省,所以遇到的事情留在回憶錄裡面寫就可以了。我的高中生活和大學生活都算過得滿快樂的,雖然不見得是名列前茅,但至少成績夠用。高中的時候讀建中的資優班,跟班上許多不知怎麼稱呼的強者比起來,成績不算很好。最好的一次是十四名,其它時候大多在二三十名。當時相當沉迷卡通,每天至少看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又迷文字介面的網路遊戲(Mud) ,甚至會在段考當天半夜爬起來玩。到了高二又迷上BBS 常常在網路上和別人聊天,或者是到處 post 文章灌水(以前小站不會計較)。下課時間都在打排球或是和同學聊電動,聊卡通,總之我們班上的讀書風氣不怎麼樣(雖然到了高三有些人就變成超認真的)。從來沒有花好長一段時間好好念書的時候,大考就準備兩三天,小考就準備兩三個小時,不考試的時候可能連課本在哪裡都找不到。成績二三十分也考過,總之是很普通的一個高中生。
而我的個性裡面多多少少帶著一份不務正業的因子。我國中的時候最快樂的休閒大概就是閱讀牛頓雜誌,尤其是天文方面的文章,常常看著美麗的合成圖片幻想著狀闊的宇宙。反倒是課本裡面的東西,都覺得很無聊,覺得別人都會的東西,我會也沒啥了不起。到了高中的時候,靠著對天文的興趣,跑去參加地球科學的能力競賽,兩次都拿到很好的成績,也得到保送大學的機會(不過僅限於地球科學相關科系,也就是地質、海洋與大氣等)。從此就更不務正業,反正課本教的就是不喜歡念。而當時也因為愛玩電腦,對寫程式也有興趣,於是就開始練習寫程式。大部份的時候不會都是問同學,也開始寫一些競賽的題目,後來也有機會代表學校去參加比賽,也拿到還不錯的名字(沒有地科那麼好),以致使我可以因為能力競賽的表現,順利推甄到大學的系。在此順便要感謝曾經教過我的學長和同學,你們影響我的一生。
在高中的這段時間對我而言,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掛在BBS上面一邊和別人聊天,一邊寫ACM online judge的題目。那大概是高三上學期的時光,五點回到家,看電視加吃晚餐到七點,接著開始上網聊天跟寫題目,到十二點,睡覺。一天花五個小時在網路上,當時很多跟我聊天的都問我說,為啥我高三還可以這麼閒,天天掛在BBS上,不過其實我也是有在做正事的,只是對大部份的高中生而言,尤其是高三的學生,寫程式應該算不上什麼正事。不過要我念課本裡面的東西實在是念不太下去,尤其是怎麼念都考輸別人的時候,實在是一點動力也沒有。(有一個同學我從來沒有考比他高分過,只要我考一百分,他一定也是一百分,而且我花七十分鐘寫考卷,他只要三十分鐘就寫完了,天生神力?)我媽剛開始的時候看到我這樣過的時候還很擔心,後來她就乾脆不管了,反正叫我也不會動。那陣子就衝著自己再爛也不會沒學校念的心態,根本沒有用功念書。
當時曾有小道消息傳出,交大教授說,只要資訊科全國能力競賽有前十名,推甄申請就一定會收。因此當我比完全國能力競賽,很幸運地有在前十名(但排很後面)時,高興地跟另一個也剛好進前十名的同學互相恭賀有學校可以念了,而他後來也真的到交大就讀。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回外公家,我跟我爸爸提到,只要進前十就可以念交大,他就問我說,交大有比台大好嗎? 能念台大為什麼要念交大? 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說服他交大不比台大差。因此後來報名的時候兩間都報了(有報推甄也有報申請),當時交大面試教授曾問我,如果你台大和交大都上了,會念哪一所。我就很誠實地告訴他,我會念台大,因為我的家人都在台大,而再過兩三年我爸媽退休就可能搬離台北,我哥大學畢業也可能會再度離開台北,因此我要把握最後一段全家人能夠在一起的時光。(現在我爸媽住在嘉義,我哥哥住在高雄,只有我一個人還住在台北)。當時雖然覺得這是一個好理由,但倒也沒有那種打從心裡認同的感受,畢竟也有像一般大學生想脫離父母的那種欲望。
總之最後我就到台大念書。剛開始我也和其它同學一樣能玩就玩,大一的時候每天在系上的實驗室打五個小時的電動(五點到十點)才回家。成績雖然不低,但也沒有很漂亮。但是到了大二時誤修了一門大三的必修課(被同學騙去,但其實對我們這屆不是必修),因為不懂先修的基礎課程,所以滿分五分的小考,第一次考三分還可接受,第二次卻考了零分,對我而言打擊相當大,而且也很慌。因為上課根本聽不懂,也無從發問,下課大部份有修的人都是學長姊,也幾乎都不認識,沒人可以問可以討論。一起去修的大二同學,幾乎都是一個樣,根本就是一起溺水。所以只好在每次上課前一天晚上,留在學校熬夜念書準備小考(每一次上課都小考),從學期初十分鐘才能看一頁原文書,到學期末一兩分鐘就可以看一頁原文書。從九點準備到隔天六七點,才小睡兩小時再去考試,到最後甚至十二點就拍拍屁股回家睡覺。從通通看不懂,枯燥無味的課本,到找出課本當中愚蠢的描述自娛娛人(這個機制非常好... 目前沒有實做),這個學期讓我的讀書習慣完全改變。以前都只是背背公式不求甚解,到對每一個細節都窮其所以,申論簡答計算都可以自由應答。刁鑽的題目加狠心的老師(我: 老師,我不會,怎麼辦 師: 自己想辦法,不然當掉) ,對我的求學有莫大的助益。因此大二之後我的讀書習慣改變,成績也越來越好。
當然,我不務正業的因子在大學時並沒有消失,我也跟很多志得意滿的大學生一樣,想要雙主修個什麼或輔系來著。不過我並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就業競爭力,而單純只是因為興趣(或者說是不務正業吧),我雙主修了哲學系(事實上同時也輔了經濟系,但從來沒有去上過課,最後就退掉了)。修哲學也是一件相當快樂的事情,從一開始的鴨子聽雷(這個你們大一應該修過了,問題是我沒修過阿),到最後如魚得水。也是有很多很多的學習。最後我無可避免地在主修、雙主修和社團參與的磨耗下,花了五年的時間才畢業。畢業的時候總共修了兩百多個學分。然後由於大學成績也不錯,就順利推甄繼續念研究所。當然起初我也有點不務正業,自以為可以很輕鬆地面對研究所的學業,然而我卻低估了這個我未曾學會的技能,以及我應當為它付出的時間與心力。也就使得我的研究所生涯進入可怕的低潮,那是一段壓力大到以淚洗面的日子。
在研一下的時候,因為指導教授的期待很高,有又完美主義的傾向,而我是一個粗心大、丟三落四的學生。當時春節結束二月底,趕了一篇論文,當時候是每天被叫去罵,因為我根本不會寫論文,第一版寫得像是流水帳,被老師批了好多次,修了又修,才終於看起來像樣了一點。結果老師一看內容,才發現過去的實驗流程有很多問題,就重跑了很多實驗。接著又發生有前一年的論文,探討一樣的主題,我卻沒有比較,於是又再做了對照的實驗。總之弄了大概半個月,每天都灰頭土臉,常常老師打電話到實驗室,就很生氣地對我說,你寫這個什麼東西,你寫這樣我怎麼改。到後來我對自己做的東西一點信心也沒有。我甚至不相信我做出去的東西老師會有覺得「還可以」的情況。從那時候開始,不管是我在寫論文,或者是作計劃案的投影片,或者是報告自己的研究進度,或者是弄助教的事情。每一件事都讓我提心弔膽,因為我對自己的自信完全消失了,我不相信我做得好,也不相信我有辦法可以知道怎樣做才是好的。我做出來的東西永遠都不對,永遠都是流程有問題,字體大小有問題,思緒有問題,重點沒表達。我一直在改一直在改,但是對我的批評卻永遠沒有減少。
因為當助教的關係,有時候老師要交待事情,就會直接打手機找我,甚至可能是星期六或是星期日。週間在實驗室裡面,只要聽到實驗室的電話響起,就會不由得膽顫心驚。只要是找我的,可能劈頭就是一句「你上來」,我就只好到老師實驗室被大罵一頓。平常的個人meeting 甚至做了投影片報告,也被老師說,你這樣做完全不行,要我改完再報告一次。我有在做的事都做不對,未來要做的事又一直出現,我覺得自己該做的事永遠都做不完,就算有做也做不對,而我要面對的就只有責備跟更多的工作。一開始還告訴自己,忍過這一次就好了,但卻發現不只有這一次,還有下一次,更多次,永無止境。我開始對自己的生活失去盼望,我不知道哪一天我才能快樂地生活,不用擔心被罵或是突如其來的問題。我覺得畢業離我很遙遠,一年半是五百個日子,可是我每一天過得都漫長無比。一天當中最輕鬆的時刻竟然是上學跟回家的路上,因為在這短短的幾十分鐘裡,是我不用「趕著」去做某件事的時間,只要我坐在一個地方,我就永遠要面對做不完也做不好的工作,還有永遠都看不完的論文。
那段日子,常常睡覺睡到一半,突然想到還沒有做的事情,就驚醒。然候整個人在床上發抖,完全不知道天亮的時候應該怎麼面對下一天。當天漸漸亮的時候,只能無助地躺在床上,不想起床卻不能不起床。在家裡或走在路上,聽到突然的響聲也會心跳加速,好像會發生什麼意外把我吞掉。我的生活當中所有的娛樂都消失了,我甚至好幾個月都沒有打電動。打開電腦就只能夠開 powerpoint 或是 win editor ,不是在做投影片就是在寫程式。其它的時間就是抱著論文猛k ,讀不下去又不想做事就去睡覺。但是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我只覺得只要今天我能夠閉上眼,那就足夠了,至於明天的事怎樣,我連想的力氣都沒有。後來我不斷地緊繃,只覺得自己隨時都會崩潰。那時候除了學校的事以外,我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會搞到這樣,為什麼我會變成今天這樣,為什麼我會讓自己的人生這麼難過,我要的是什麼,我不要的是什麼。雖然想這些根本不會改善我當時的生活,也不會讓現實變得好過一點點,但我無法不去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的背景很好,但我過的生活實在是很差很差。
當時我跟同個實驗室的同學聊天,我問他說,如果我真的比別人優秀,為什麼我不能選擇我想要過的生活? 我的老師並沒有錯,他的要求也沒有不合理,他在學校當教授有教授的壓力,而我當研究生也必然有研究生的壓力。原因只在於我能力不足又適應不良。如果我早知道研究所是這樣的生活,我還會選擇念研究所嗎? 即使我推甄一定會上,我會來念嗎? 同樣的問題如果向未來伸展,我的成績和專業若是能夠讓我進竹科的公司,我會去嗎? 一天工作十二到十六小時,賺的錢多,但是壓力很大,我真的會這樣選擇嗎? 或許那是一種經濟上的「出路」,但是卻是生活上的「死胡同」。就如同念研究所是大學畢業的一種「出路」,但我在生活上卻面臨了「死胡同」。讓我炫耀一下,今年三月的時候找工作,沒有遇到有人認為我的能力無法勝任工作,頂多就是懷疑我的熱忱,因為我表明我不想加班。
在這一段時間我問自己,我追求的事什麼,最簡單的答案是「快樂」。沒錯,沒有什麼事情比自己的生活快樂更重要。上研究所我會快樂,但是被罵不會。有高薪我會快樂,但是沒有自己的時間就不會。更重要的是,如果失去和朋友的關係,和家人的關係,我更不會快樂。雖然我以前也算不上是很拼的學生,也沒有所謂的大徹大悟,但是我問自己,我還要拼到什麼時候。是拿到碩士,還是拿到博士,還是拿到國外的博士,還是當個教授,或者副教授,或者正教授? 或是當某某系的主任,或院長,或校長?或是某某學會的Fellow,或是某某 conference 或 journal 的 chair?不管我現在在哪一個位子,總會有人跟我在同一個位子,也總會有更高的位子可追。我已經花了人生的十五年(從十歲到二十五歲),不斷地堆積自己的學歷(尚無經歷),不斷地增加自己的優勢,總是擔心害怕這樣還不夠,想要更強,想要更有安全感。但實際上我的生活卻是一團糟,我一樣沒有安全感,一樣沒有我想要的生活。總是會想著,畢了業就好了,但以前不也是認為上了研究所就好了嗎? 那麼也難保為來不會認為升了教授就好了,或是當上主任就好了。欲深溪壑,永無止境。我的人生還有多少個十五年可以拿來堆積這些其實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東西,我的人生又還會剩幾年讓我享受辛苦以後的成果?
「我要什麼」成了我不得不誠實面對與回答的問題。或許是成就感,或許是存在感,或許是幫助其它人,並看到他們眼中的感激。或許是讓別人認識我的神(我是基督徒),但我明確地知道,我這一生要無悔,絕不是一個高薪而忙碌的生活,也不是一個競爭並不斷往上爬的生活。除了讓我自己有的更多以外,付出絕對比得到更令我快樂,而我想要享受我的人生,不是從六十歲開始或四十歲開始,而是從現在開始。因為我的人生只有一次,即使是現在也仍然只有一次,並非六十歲或四十歲只有一次,二十歲也只有一次。如果我現在過得不快樂,那就虧大了。於是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步伐,並放鬆對自己的標準,我告訴自已和指導教授,即使我三年才碩士畢業也沒關係,或許別人認為三年才工學院碩士畢業很失敗,但至少我過得很充實很快樂(我這樣講,反而老師比我還緊張,他怕我沒有準時畢業別人會不敢找他當指導教授,不過我想他是開玩笑的)。即使我的工作薪水不高也沒關係,只要不用加班生活穩定就好了(所以我去應徵中華電信數據分公司)。除了學業和事業,我花了加倍的心力去經營「本業」以外的生活。開始學一些學校沒教的程式技巧,寫一些有趣的工具,練習架網站和寫php 。或許不是對工作很有幫助,也不能拿去考證照,當然也不是我的研究領域(我是作計算機結構的),但是我很快樂,我在學新東西,就好
像回到高三那時廢寢忘食寫程式的歲月,一拼可以弄到凌晨四五點。(我做的一些東西有
興趣的人可以到Warcraft 版看看,雖然比較早做的東西,因為有法律問題都已經砍掉了)如果把人生粗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美好前程的「出路」,不斷地向上,不斷地拼,或許是一路從研究生,碩士,博士,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到一個領域的領導者。或許是從工程師,都資深工程師,到PM,到經理,到總經理。無一不需投注大量的時間與精神,簡言之,那就是要我的命(用生命去換)。若一個是停滯不前的「死胡同」,留在原本的位子,停下腳步,開始經營事業以外的生活。我認為總是在某一個時間點,我必須從出路,找一條死胡同走進去。若是我的人生不斷地在出路上前進,有一天我就這樣死了,那我是出到哪裡去呢? 所謂的出路不就只是一個工具,一個手段,為要讓我達到我理想中的生活嗎? 若是出路變成我的目的,我還真不知道出路到底是要出去哪裡。反之,死胡同裡雖然是停滯不前,卻可能是好山好水讓人樂不思蜀,或者是可以怡情養性,享受人際或天倫之樂。這才是我內心真正企求的生活。只不過沒有經濟來源,沒有穩定的工作,我也無法享受。因此總有某個時刻,我會停止向上,總有某個時刻,收入已經足夠,我會開始花用並享受我的生活。
當我告訴我的指導教授,家人討論的結果決定我要繼續念博士班的時候,他問我為什麼不出國念,他認我能力是夠出國念,也念得出來(不會進不去出不來)。我告訴他,我不打算投注我一輩子的時間去追求次要的東西,那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總是有人會問你,為什麼不再多拼一陣子,為什麼不升教授,或者為什麼不再升遷之類的。而我的抉擇也必是在先前的抉擇上累積下去,總有一次我必須要很有勇氣地拒絕名利的誘惑。或許別人看那些是很美好的,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巨大的。而我,只不過是在這時候,第一次有勇氣去拒絕這樣的誘惑,我要慢下我的腳步去追求我想要的生活。我不想要人人看「我有好工作」但實際上卻是「好工作有我」,我不想要被自己現在所在的位子限制住,綁住。急流湧退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倒不如選擇在還不在頂端的時候就遠離那樣的誘惑,所以我做了這樣的選擇,因為我看到很多念了國外博士回來教書的老師,為了升等為了評鑑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或者是因為同儕的壓力,不得不搞到自己胃穿孔或精神耗弱,甚至還有的老師會在研究室裡面暴斃。他們選擇了一條出路,卻誠如莊子所言「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那是一條不歸路,唯一回頭的機會,就是停下來,進到一條死胡同裡面。
現在的我打算碩二先不畢業再申請直升博士班,已經考過三科資格考,還有一科要考。平常除了上班時間(十點到六點),離開學校以後也安排自己可以從事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研究有進度,但也不逼自己逼得太急。所以出路是什麼呢? 若是說出路是要賺大錢,的確出路不多,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有風險,有可能爬不上去,有可能是一條死胡同。但若是出路是生活充實且快樂,經濟無虞可以自養,那麼不論是從事哪樣的工作都可以是一種出路,因為除了工作以外還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安排給自己,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死胡同又是什麼? 除了不得溫飽以外,只有「非得要怎樣」才是死胡同,非得賺大錢,非得升官,非得作管理職,只有自己覺得「非得要怎樣」才會覺得沒有那樣就好像沒有盼望一樣。所以當我們探討研究所或直接就業,出國或在國內念,私人企業或公職,應當也要反省所謂的出路是什麼? 只有前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五的人才是有出路嗎? 其它的人就沒有出路嗎? 只有考上公職的人才有出路嗎? 考不上的人就沒有出路嗎? 只有念研究所才有出路嗎? 沒念的人就沒有出路嗎? 只要餓不死穿得暖,哪有所謂的「沒有出路」。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要花多少時間賺,又用多少時間享受? 亦或是找到一個平衡一邊賺一邊享受。最愚蠢的活法就是拼了命的賺,卻根本沒有時間花。若是你可以在賺錢中找到樂趣,那也是不錯,但是若沒有,存摺的數字是不會帶來任何快樂的。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想要的也不同,我要的不見得是其它人想要的。但是每一個人都得要對自己誠實,你要的出路,是要「出到哪裡去」,你的目的地在哪,你願意付多少代價。切莫到了一個目的地,看到其它人都在往其它地方走,又盲目地跟著走,結果一生尋尋覓覓,卻一直找不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一生永遠活在追求與不滿足,卻未曾快樂。有一個動物系的學妹出國前曾在個板寫下「我很怕追求不到眾人都想要的東西」,而我回了「我很怕我追求到眾人都想要的東西,卻發現那不是我想要的」。當大家都在忙與盲的時候,似乎跟隨大眾的價值觀就很安全,好像抉擇是大家一起做的,就算走錯責任也不在這裡。就像一些老一輩的人可能會講「那個年代每一個人都怎樣」。但事實上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永遠只有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別人可以出意見,可以分享經驗,卻不能替你決定「你要什麼」,如果找不到自己要什麼,不管是拿到多珍貴的事物、地位或財富,也無法滿足。只要無法滿足,也就不會快樂,而這樣的生活,過起來便是痛苦的。
同樣的一條路,在某些人眼裡是出路,在我眼裡卻是虛無縹緲,它不是死胡同,因為它會讓人一直走下去,但也因為它不是死胡同,所以去走的人永遠無法停下來。另外一條路,在某些人眼裡是死胡同,在我眼裡卻是天堂,他不是出路,所以進去以後可能就無法離開,但也因為它不是出路,所以進去之後,便可能根本不想離開。如果今天我吃得飽穿得暖,有妻有兒,有正當工作也有閒暇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我還需要雙倍的薪水或更大的權力嗎? 留給那些在追的人吧。相較於還沒找到安身立命所在的人,我已經到了一個可以讓自己安歇的地方,我覺得我是幸運且幸福的。因為我所想要的我已經有了,這樣就足夠了。我無權說服每一個人都要進到一個死胡同,但若你認同我的看法,也可以找找哪一條胡同是自己所愛的。既然人人都有一死,與其死在「出路」的路上,不如找一條胡同,在裡面樂而終老,死得其所。那麼這一條胡同也會成為名符其實的「死胡同」。
2007-04-14
[Article]生涯規劃 - 出路或死胡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