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1

[Movie]Warlord

中文片名:投名狀


英文片名:Warlord


印象中,投名狀在 2007 年初跟妍妍姊去看 Fracture(破綻)的時候,就在打這部片的廣告了,那時候很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電影,會讓國外的八大片商投入資金來拍很「中國」的電影呢?


在看完之後,覺得中國古人說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後有彈弓」這句話真的是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啊~~


故事的背景是在滿清時代的中國,是太平天國之亂的最後幾年,一個敗軍之將「龐青雲」進到了了土匪窩,而帶領著一群土匪變成有牌的土匪的一段小故事。


故事一開始的戰場,就是橫屍遍野,卻無人收屍,在滿清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之中,人民沒有飯吃,所以,窮人不是變成土匪,就是變成清兵,可是在貪污腐敗的清廷政府中,虧空軍餉已經變成了常態,所以戰爭發生時,無不餓孚遍野,兩方都沒有得吃,而在宣傳戰上,都彼此宣稱有糧食,所以,人民生活在動盪不安之中,有這一頓,不見得有下一頓。今天活著,明天不知道會不會能夠活著,活在很怪異的狀態之中。


所以,軍隊跟土匪差別只有制服,骨子裡面都是一樣的。


裡面有一些對話很有趣,摘錄下來,後面再來說明:


其實他並不相信「投名狀」,他相信的是二哥。

在整部片子裡,最有號召力的人,不是龐青雲,而是趙二虎,因為他願意把心交付給他的兄弟們,最重義氣,所以,他只要說:「衝~他的兄弟們沒有不往前衝的,那怕前方是刀山、是火海。可是,卻也最心軟,正是所謂「好人」啊~~


人無信就是畜生。

在攻下蘇州城之前,趙二虎為了要盡快攻下蘇州城,所以,他不顧一切的偷跑進蘇州城中,為的是刺殺守城的將領,可是進去之後才發現,其實蘇州城中與城外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都沒有糧食了。


外面的人想進來,卻進不來;裡面的人想出去,卻出不去。而因為不能開城投降,所以這個將領也在等待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就是趙二虎的進城。


這位黃姓的將領,跟趙二虎一樣,是個熱血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只是為了他自己,所以當被圍困九個月之後,他決定,如果有人潛入殺他,只要他是個有辦法達成承諾的人,他就會犧牲他自己的生命,換取全城百姓以及他的弟兄們的生存。


也因為這樣,在趙二虎潛入蘇州城之後,隔天早上,太平軍就開城投降了。可是,出外借糧的的龐青雲,為了要搶在「魁字軍」前搶下南京,所以,他必須要用他手上僅有的十日的糧餉,讓他能夠攻下南京。


所以一個饅頭要當三個饅頭用,不能夠有任何的浪費在這些降軍身上,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殺!」可是,如果夠聰明的將領,他應該會將這批人收編,然後,做為前鋒營,用最「冠冕堂皇」的方式殺光這批降軍。而這也是種下了後來趙二虎企圖帶領著下屬叛變的原因。


而無信,也讓龐青雲的所作所為並不是那麼樣的坦然,除了心中的那一夜之激情(其實不只一夜啦),還有佔有,甚至權謀之爭。這些,都讓龐青雲在每一次的抉擇之中痛苦不已,也因此讓別人有利用的機會,利用這三兄弟之間的不合,見縫插針,最後落的個三敗俱傷。


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

兄弟殺我兄弟者,必殺之!

而姜午陽就像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可是他其實服的並不是趙二虎,他服的是龐青雲,因為龐青雲讓他看到,兩軍交戰的時候,斬其主帥是可以主導戰爭的。而在龐青雲的刻意拉攏之下,姜午陽也在現實生活中拿到了些甜頭,所以對於龐青雲原則上是服服貼貼的。


可是就在日子要變好的前夕,龐青雲被威脅要裁軍,而罪名卻被安在趙二虎身上,因為他的叛變、他的私發軍餉,讓龐青雲不得不藉此除之而後快(當然,快是因為……嘿嘿……),而在與趙二虎的情人偷情的過程中,又被姜午陽看到。而當姜午陽知道龐青雲要對付趙二虎,他卻天真的以為,因為二嫂,所以才會有兄弟不睦,所以他就殺了二嫂。


可是殺了之後,隔天,他卻發現趙二虎一樣死了,所以這時候內心對於二虎的愧疚,所以他決定,他要殺了龐青雲,而沒想到,龐青雲因為朝廷的暗算,讓午陽的刺殺成功了。可是,這時候的龐青雲卻也點醒了他一點,誰殺了兄弟,誰也要被殺。


所以結論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一起到蘇州去賣鴨蛋去了~~


這個故事,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沒有什麼,可是對我來說,讓我看到了,人內心的掙扎,還有勾心鬥角的黑暗,還有最就究竟是誰笑到最後~~再再證明了「有情有義只能共甘苦,不可共患難啊~~」

6 則留言:

lle 提到...

其中一些人物個性刻畫淩亂.. 蘇州城主. 仔細想一下可笑.告知他是故意放進來的、煞有其事的比劃刀劍,撲到水池裏,來個羅曼蒂克死,想自殺,找個犄角旮旯自己解決,弄這個大義凜然顯得高風亮節,不明白 可能吸了太多鴉片燒壞腦袋 也就投名壯裏有.. 蘇州糧倉已空 城內到了人吃人地步 降的態度鬼詐 還不放兵出來搶糧 搶糧殺戮趙二虎應該最瞭解.....

而趙二虎呢 當賊匪搶軍糧一段可見其殺人凶捍. 漁網一扔,小兵成了俎上魚肉 任另其宰割;為立投名狀冷血殺掉無辜百姓 殺人不眨眼睛; 屠城三天殘害百姓自覺天經地義. 殺人如麻的土匪頭子, 殺降現出婦人之仁. 與敵人大講予腐義氣,哭死過去...導演思維真有意思. 有點不符合常理.不真實.不現實..

個性刻畫淩亂, 前後矛盾百出, 趙不相信這位大哥,一次又一次反龐,看似尊重的行為卻釋放出嘲諷的意味,釋放出惡毒的眼神. 不明白什麼是戰爭謀略; 三軍之上,糧草先行;什麼是詐降;農夫與蛇;回頭圍城. 陷圍城一年快要餓死的同袍於不義, 陷城外大屠場被城內人屠殺的戰場同袍於不義。

兵變 發餉 陷軍隊/戰爭於不義. 陷老大于不義, 會被控包庇屬下 疑擅自封賞者中飽私囊 陷兄弟于不義, 會被上頭清算 落個死罪 老大多番忍讓是守投明狀及顧全大局 基本上除了「或者大哥是對的」從來都不怎覺得趙把李當成大哥,或對大哥有半分瞭解及兄弟情, 所有是非就是趙先挑起來 卻在最後獨自救人, 邏輯混亂, 這個情景是為了表現主題一廂情願硬安上的, 行為更不像一個當了十多年匪首的人

San-Yuan Chen 提到...

其實說個性混亂,倒是還好………

在城主的部分,其實可以看出來,他是個愛面子的人,不願意落個罵名,換句話說,就是不忠於太平天國,而他的求死,希望能換來蘇州城內百姓有飯吃,軍隊能夠回鄉,可是,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其實趙二虎的反出,不見得不相信龐青雲,只是對於龐青雲不接受他的意見而不爽罷了,而也因為愛面子,所以接受了龐青雲的下台階,只是,沒想到落的個死不瞑目啊…………

龐青雲也太小看官場,為了爬上更高的位置,所以殺了趙二虎,可是卻沒想到卻落入人別人的算計之中,最後落得個不得好死。

其實整部故事,本來就不是要講究合理性,而是要塑造一個時代的悲劇。

換句話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忠誠,那要看利益跟「忠誠」比起來誰比較有「價值」…………

pom 提到...

龐在軍隊舒城之戰已建立起威信,身先士卒受重傷,而且他的戰略亦很成功,向朝廷大臣求給配給也主要由龐來幹,趙的所謂兄弟其實也是因為有利益(撤在地上的糧-很侮辱呀!安家費,軍餉-打完舒城之戰後一箱箱的銀子)才肯打仗,並沒有死忠誰,入了軍隊更不再是趙屬下,不然豈非公私不分(趙一直是公私不分) 部隊八百個至幾仟兵只有一百個是趙舊人,而龐軍紀嚴明,不許打擾百姓,不許屬下亂入蘇城,因入城的全都死掉,為屬下求糧亦可躬卑屈膝,是個好上司,龐有軍事才能,帶領軍隊打舒城南京節節勝利可謂勝利之師,和平後軍隊肯定有賞,對為求利的軍隊來說,這才是最重要,趙兵變時,龐能屈能伸下跪,所有人都跟著下跪,軍隊不像趙般意氣用事反而萬眾一心鬥志旺盛,希望早日打勝仗回家過和平日子而不是半途而廢, 趙你對!我跪還你,你錯!我殺了你,看得我眼球都掉在地,像個缺心眼罷,公私不分,說來他欠龐一個跪.

San-Yuan Chen 提到...

或許吧?
但是我看到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增加自己的名聲,為了後面讓下一座城池更容易被拿下,所以龐青雲作了「不擾民」的事情。
如果今天是一開始,就嚴格定下軍令,不擾民,違者斬。那我說,龐青雲的確是個有擔當的人,寧可無法取得天下,卻願意當一個「始終如一」的人。
可是,為了讓弟兄效忠,他願意放下心中的不願意(也有可能他並不反對屠城),讓兄弟們屠城,為了拿到糧食、為了拿到軍餉,他必須要做出抉擇。換句話說,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那換個觀點來看,趙二虎又有什麼錯?他只是圖個「信」字!!對於敵首之信,圖對於過往弟兄的信,圖對龐青雲的信。從前,龐青雲為了「不擾民」殺了兄弟,為的是什麼?為的不過是個虛名,而今天趙二虎希望他能夠比照對於這些殘兵敗將給於豐厚一點的補償,甚至收編。可是,卻很好玩的得到了個回應:『殺』,圖的只是早日殺入南京城作地為王罷了!!
其實,就像歷史中告訴我們的一樣,成者王敗者寇,在每一個時間點,贏得眾人之心的才是勝者啊,其餘的,不過是多餘的廢話罷了……

lle 提到...

 太平天國將中國推向深淵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後直接導致清軍事改制,地方軍開始取代中央軍。非但如此,太平天國對中國富饒的南方大面積的摧毀,中國在太平天國前,GDP 名列前茅,而太平天國之後,中國在世界GDP 領先的地位開始下降,並被西方超過。戴逸研究,太平天國起義前20年的 1830年(起義發生在1851年)前,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29%,是世界上經濟最強大的國家,西歐五國的GDP總和占29%,與中國持平。太平天國40年後的1900年,中國的GDP只占世界的6%。
  據《中國人口史》統計的南方七省人口死亡數字:
  
  江蘇戰前4471萬人,死亡1679萬,比例37.5%。浙江戰前3027萬人,死亡1630萬,比例53.8%。安徽戰前3738.6萬人,死亡1700萬,比例45.5%。福建戰前1621萬人,死亡449萬,比例27.7%。江西戰前2428萬,死亡1172萬,比例48.3%。湖北戰前2218.7萬人,死亡500萬,比例22.5%。湖南戰前2180.9萬人人,死亡200萬,比例9.2%。以上7省戰前19687.3萬人,死亡7330萬,比例37.2%。如加上廣東、山東、陝西等省死亡人口更多。
  
  常州6天死亡5萬人。蘇州城被太平軍屠十之二三,自殺十之二三,然後是瘟疫流行,人口去半。蘇州府戰前有人口654.3萬,戰後僅餘229萬,損失425萬。
  
  浙江杭州府,一次受屠14萬人。太平軍賊圍城三月,糧盡,民餓死者約六七十萬人。城破後又遇屠殺和瘟疫。魚池積屍,兩岸皆平。

San-Yuan Chen 提到...

lle 感謝你一直狂貼重複的東西,所以我就刪了………

看到 GDP 這個字,覺得很好玩,您的文中有提到:「中國在太平天國前,GDP 名列前茅,而太平天國之後,中國在世界GDP 領先的地位開始下降,並被西方超過。戴逸研究,太平天國起義前20年的 1830年(起義發生在1851年)前,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29%,是世界上經濟最強大的國家,西歐五國的GDP總和占29%,與中國持平。太平天國40年後的1900年,中國的GDP只占世界的6%。」

不知道講這些話的人的依據是什麼?統計資料嗎?或者只是推測?

我承認,中國在西方工業革命之前,她是全世界最大最繁榮的經濟體,可是究竟有多大?又該如何統計?如何評量?我想,對我來說是個難題,不知道學者們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P.S. 就請您不要在貼重複的東西了,不然你貼的辛苦,我也看得辛苦、砍的辛苦啊!!